Perlin Power Fractal Noise for ComfyUI

详情

模型描述

Perlin Power Fractal Noise

[已弃用 - 已被 Power Noise Suite 替代]

为 ComfyUI 生成创建高度可定制的 PPF 噪声输入。通过这种新颖的方法,用户可直接在基础生成中获得高频细节。在许多情况下,其稳定性优于基础 ComfyUI 噪声,尤其适用于产品概念设计,如下所示:

( 高频噪声输入可使产品生成更稳定、更居中,并更好地遵循提示 )

PPF 噪声输入似乎有助于改善基础生成中的像素噪声分布,从而提升后处理技术(如 AI 放大)的效果,减少伪影:

兼容性:

PPF 噪声似乎仅与某些调度器/采样器兼容,其兼容范围尚未完全明确。推荐尝试的设置:

  • dpmpp / kerras

  • dpmpp / sgm_uniform

Perlin Power Fractal Noisey Latents

Power Fractal Latent Generator

生成一组带有 Perlin 功率分形效果的图像。


安装

  • 将仓库克隆至 ComfyUI/custom_nodes。Torch 版本无需安装 requirements.txt。

    • 如果您使用的是旧版非 Torch 构建,请在您的 ComfyUI Python 环境中运行 requirements.txt:

      • ComfyUI 独立便携版示例 C:\ComfyUI_windows_portable\python_embeded\python.exe -s -m pip install -r "C:\ComfyUI_windows_portable\custom_nodes\PPF_Noise_ComfyUI\requirements.txt"

Perlin Power Fractal Noise 参数

此节点生成 Perlin 功率分形噪声。

必需参数:

  • batch_size (int):批量生成的噪声张量数量。

    • 范围:[1, 64]
  • width (int):每个张量的宽度(像素)。

    • 范围:[64, 8192]
  • height (int):每张图像的高度(像素)。

  • resampling (string):此参数决定将噪声缩放至潜空间尺寸时所使用的重采样方法。可选如下:

    • "nearest-exact":最近邻精确重采样:

      • 最近邻重采样选取最近源像素的值,产生块状、像素化效果,不进行插值,保留原始值。
    • "bilinear":双线性重采样:

      • 双线性插值取四个最近源像素的加权平均,产生更平滑的像素过渡,适用于一般图像缩放。
    • "area":区域重采样(抗锯齿):

      • 基于像素面积关系进行重采样,也称抗锯齿,根据贡献像素的面积计算像素值,减少混叠伪影,适合保留细部细节。
    • "bicubic":双三次重采样:

      • 双三次插值使用 16 个最近源像素的三次多项式计算像素值,提供更平滑的过渡和更好的细节保留,适合高质量缩放。
    • "bislerp":Bislerp 重采样(双线性 sinc 插值):

      • Bislerp 插值结合了双线性的简洁性与 sinc 函数插值,在减少伪影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缩放,在质量与计算成本间取得平衡。
  • X (float):噪声采样的 X 坐标偏移。

    • 范围:[-99999999, 99999999]
  • Y (float):噪声采样的 Y 坐标偏移。

    • 范围:[-99999999, 99999999]
  • Z (float):噪声采样的 Z 坐标偏移。

    • 范围:[-99999999, 99999999]
  • frame (int):当前帧编号,用于时间演化。

    • 范围:[0, 99999999]
  • evolution_factor (float):控制时间演化的因子,根据批次索引决定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程度。

    • 范围:[0.0, 1.0]
  • octaves (int):分形生成的八度数量,控制输出的细节和复杂度。

    • 范围:[1, 8]
  • persistence (float):分形生成的持久性参数,决定每个八度的振幅衰减。

    • 范围:[0.01, 23.0]
  • lacunarity (float):分形生成的空隙性参数,控制从一个八度到下一个八度的频率增加。

    • 范围:[0.01, 99.0]
  • exponent (float):应用于噪声值的指数,调整输出的整体强度和对比度。

    • 范围:[0.01, 38.0]
  • scale (float):噪声频率的缩放因子,较大值产生更小、更精细的图案,较小值产生更大的图案。

    • 范围:[2, 2048]
  • brightness (float):调整生成噪声的整体亮度。

    • -1.0 使噪声完全变黑。

    • 0.0 对亮度无影响。

    • 1.0 使噪声完全变白。

    • 范围:[-1.0, 1.0]

  • contrast (float):调整生成噪声的对比度。

    • -1.0 降低对比度,增强明暗区域差异。

    • 0.0 对对比度无影响。

    • 1.0 提升对比度,增强明暗区域差异。

    • 范围:[-1.0, 1.0]

  • clamp_min (float):噪声的下限范围。

    • 范围:[-10.0, 10]
  • clamp_max (float):噪声的上限范围。

    • 范围:[-10, 10]
  • seed (int, 可选):随机数生成种子。若为 None,则对每个批次使用随机种子。

    • 范围:[0, 0xffffffffffffffff]
  • device (string):指定生成噪声的设备,可选 "cpu" 或 "cuda"。

可选参数:

  • optional_vae (VAE, 可选):可选的 VAE,用于对噪声进行编码。

返回值:

  • tuple (torch.Tensor [latent], torch.Tensor [image])

Cross-Hatch Power Fractal 参数

此节点生成一批交叉阴影功率分形噪声图案。

必需参数:

  • batch_size (int):批量生成的噪声张量数量。

    • 范围:[1, 64]
  • width (int):每个张量的宽度(像素)。

    • 范围:[64, 8192]
  • height (int):每张图像的高度(像素)。

  • resampling (string):此参数决定将噪声缩放至潜空间尺寸时所使用的重采样方法。可选如下:

    • "nearest-exact":最近邻精确重采样:

      • 最近邻重采样选取最近源像素的值,产生块状、像素化效果,不进行插值,保留原始值。
    • "bilinear":双线性重采样:

      • 双线性插值取四个最近源像素的加权平均,产生更平滑的像素过渡,适用于一般图像缩放。
    • "area":区域重采样(抗锯齿):

      • 基于像素面积关系进行重采样,也称抗锯齿,根据贡献像素的面积计算像素值,减少混叠伪影,适合保留细部细节。
    • "bicubic":双三次重采样:

      • 双三次插值使用 16 个最近源像素的三次多项式计算像素值,提供更平滑的过渡和更好的细节保留,适合高质量缩放。
    • "bislerp":Bislerp 重采样(双线性 sinc 插值):

      • Bislerp 插值结合了双线性的简洁性与 sinc 函数插值,在减少伪影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缩放,在质量与计算成本间取得平衡。
  • frequency (float):分形生成的频率参数,决定交叉阴影图案的频率。

    • 范围:[0.001, 1024.0]
  • octaves (int):分形生成的八度数量,控制输出的细节和复杂度。

    • 范围:[1, 32]
  • persistence (float):分形生成的持久性参数,决定每个八度的振幅衰减。

    • 范围:[0.001, 2.0]
  • color_tolerance (float):颜色映射的容差参数,影响输出中的颜色多样性。

    • 范围:[0.001, 1.0]
  • num_colors (int):输出中使用的颜色数量。

    • 范围:[2, 256]
  • angle_degrees (float):交叉阴影图案的角度(度)。

    • 范围:[0.0, 360.0]
  • brightness (float):调整生成噪声的整体亮度。

    • -1.0 使噪声完全变黑。

    • 0.0 对亮度无影响。

    • 1.0 使噪声完全变白。

    • 范围:[-1.0, 1.0]

  • contrast (float):调整生成噪声的对比度。

    • -1.0 降低对比度,增强明暗区域差异。

    • 0.0 对对比度无影响。

    • 1.0 提升对比度,增强明暗区域差异。

    • 范围:[-1.0, 1.0]

  • blur (float):生成噪声的模糊参数。

    • 范围:[0.0, 1024.0]
  • clamp_min (float):噪声的下限范围。

    • 范围:[-10.0, 10.0]
  • clamp_max (float):噪声的上限范围。

    • 范围:[-10.0, 10.0]
  • seed (int, 可选):随机数生成种子。若为 None,则对每个批次使用随机种子。

    • 范围:[0, 0xffffffffffffffff]
  • device (string):指定生成噪声的设备,可选 "cpu" 或 "cuda"。

可选参数:

  • optional_vae (VAE, 可选):可选的 VAE,用于对噪声进行编码。

返回值:

  • tuple (LATENT, IMAGE):包含生成的潜空间张量和图像张量的元组。

Blend Latents 参数

此节点提供融合两个潜空间张量的方法。

必需参数:

  • latent_a (LATENT, 必需):第一个待融合的潜空间张量。

  • latent_b (LATENT, 必需):第二个待融合的潜空间张量。

  • operation (string, 必需):要应用的融合操作,可选如下:

    • add:通过将两个图像的像素值相加合并。

    • bislerp:使用因子 t 在两个图像之间平滑插值。

    • color dodge:根据混合图像提亮基础图像,通过增强混合图像中亮区的影响,产生高对比度效果。

    • cosine interp:使用余弦函数在两个图像之间插值。

    • cuberp:通过三次插值融合两个图像。

    • difference:从一个图像中减去另一个图像并取绝对值,突出两者之间的差异。

    • exclusion:使用排除公式合并两个图像,产生独特的对比效果。

    • glow:根据混合图像创建发光效果,类似于针状光,但更暗。

    • hard light:以增强对比度的方式合并两个图像,产生明暗区域之间的锐利过渡。

    • lerp:根据因子线性插值两个图像,产生简单的线性过渡。

    • linear dodge:通过添加混合图像来提亮基础图像,产生高光效果。

    • linear light:融合两个图像以增强对比度,根据混合图像提亮或压暗基础图像。

    • multiply:将两个图像的像素值相乘,生成更暗且对比度更高的图像。

    • overlay:使用叠加公式合并两个图像,增强对比度并产生戏剧性效果。

    • pin light:以保留细节并强化颜色的方式合并两个图像。

    • random:向两个图像添加随机噪声,产生杂乱纹理效果。

    • reflect:使用反射公式合并两个图像,这是一种有趣的混合方式。

    • screen:根据混合图像提亮基础图像,产生高光效果。

    • slerp:在两个图像之间进行球面插值,产生平滑弯曲的过渡。

    • subtract:从基础图像中减去混合图像,生成更暗的图像。

    • vivid light:根据混合图像增强基础图像的色彩鲜艳度,强化颜色。

  • blend_ratio (FLOAT, 必填):latent_alatent_b 之间的混合比例。

    • 默认值:0.5

    • 范围:[0.01, 1.0]

  • blend_strength (FLOAT, 必填):混合操作的强度。

    • 默认值:1.0

    • 范围:[0.0, 100.0]

可选参数:

  • mask (MASK, 可选):可选的掩码张量,用于控制混合区域。

  • set_noise_mask (string, 可选):是否设置噪声掩码。可选值为 "false" 或 "true"。

  • normalize (string, 可选):是否对输出的潜在张量进行归一化。可选值为 "false" 或 "true"。

  • clamp_min (FLOAT, 可选):输出的最小裁剪范围。

    • 默认值:0.0

    • 范围:[-10.0, 10.0]

  • clamp_max (FLOAT, 可选):输出的最大裁剪范围。

    • 默认值:1.0

    • 范围:[-10.0, 10.0]

返回值

  • tuple (LATENT,):包含混合后的潜在张量的元组。

图像转潜在表示 参数

此节点将 IMAGE 转换为 LATENT 格式,但不进行编码。仅适用于原始噪声。

必填参数:

  • images (IMAGE):需转换为潜在张量的输入图像。

  • resampling (string):此参数决定将图像缩放到潜在尺寸时所使用的重采样方法。可选值如下:

    • "nearest-exact":最近邻精确重采样:

      • 最近邻重采样选择最近的源像素值,结果呈现块状、像素化外观,不进行插值,完全保留原始像素值。
    • "bilinear":双线性重采样:

      • 双线性插值取四个最近源像素的加权平均值,产生更平滑的像素过渡,适用于通用图像缩放。
    • "area":区域重采样(抗锯齿):

      • 基于像素面积关系进行重采样,也称为抗锯齿,通过计算贡献源像素的面积来确定像素值,可减少锯齿伪影,适合保留精细细节。
    • "bicubic":双三次重采样:

      • 双三次插值使用三次多项式基于16个最近源像素计算像素值,提供更平滑的过渡和更好的细节保留,适用于高质量缩放。
    • "bislerp":Bislerp 重采样(双线性辛克插值):

      • Bislerp 插值结合了双线性的简洁性与辛克函数插值,实现高质量缩放并减少伪影,在质量与计算开销之间取得平衡。

返回值

  • tuple (LATENT, IMAGE):包含生成的潜在张量和输入图像的元组。

此模型生成的图像

未找到图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