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pasto Oil Painting Style
详情
下载文件
关于此版本
模型描述
在画布上涂抹一层厚实的颜料。此效果在风景图上表现更佳,人物图上较弱。所有示例均使用 DPM++ 2M 配合 SGM Uniform 调度器,步数为 20 或 5 步,并结合 Schnell LoRA。若发现效果过强,可尝试改用 Euler 或 Euler_A。
Variant 3 使用 Florence 2 标题进行训练,旨在使笔触更具“针对性”。与 Variant 2 相比,训练集略有不同,已移除部分具有“矩形”笔触的图像。这可能是该 LoRA 的最后一个版本 😹。
Variant 1 和 Variant 2 之间的差异并不大,但可以察觉。Variant 1 更倾向于生成树木,笔触可能更呈矩形。你也可以尝试组合两种变体的不同权重,以增强其中一种效果。
Variant 2 在人物上更显油画效果,但笔触似乎更随机。Variant 2 的颜色是否也略显更鲜艳?
当此 LoRA 与 4 步 Schnell LoRA 结合使用时,笔触往往更显矩形且更突出。为观察差异,可将示例图库与以下两篇未使用 4 步 Schnell LoRA、以 20 步生成的帖子进行对比:此帖 和 此帖。
为让你了解训练集所用图像的样貌,可参考此帖子,该帖使用 Florence 2 标题生成了训练集图像。
你可以在以下位置找到 Variant 1 的其他训练轮次:tensor.art/models/802426665713054686/Impasto-Oil-V1-NoCapD6A6Cos6-2024-12-01-23:22:40-Ep-10
尤其推荐尝试第 5 轮:tensor.art/models/802413737861519059
Variant 2 的所有轮次可在此找到:tensor.art/models/803870187041456795/Impasto-Oil-V5-NoCapD6A3Cos5-2024-12-04-19:44:33-Ep-10
Variant 3 的所有轮次可在此找到:tensor.art/models/804233992246203471/Impasto-Oil-V6-CapD6A3Cos5-2024-12-06-19:09:36-Ep-11
以下是 ChatGPT 对此主题的说明:
厚涂技法(impasto)是一种绘画方法,通过在画面上涂抹厚重的颜料层,形成纹理化、三维立体的效果。“impasto”一词源自意大利语,意为“糊状物”或“面团”,反映出颜料浓稠、如雕塑般的质感。
主要特征
厚重颜料涂抹:颜料涂抹得如此厚重,以至于笔触或刮刀痕迹清晰可见。
纹理感:凸起的颜料层形成物理纹理,为作品增添深度与立体感。
光影效果:颜料的凸脊与凹槽能以不同方式反射光线,增强画面的动感与能量感。
表现性风格:厚涂技法常与大胆、富有表现力的作品相关,因其强烈的纹理和对画家手势的强调。
如何实现
工具:艺术家通常使用调色刀、硬毛画笔或手指涂抹厚重颜料。
颜料:厚涂效果最佳使用较厚重的颜料,如油画或丙烯颜料,因其能保持形状与厚度。也可混合媒介物或添加剂以增加粘稠度。
层叠:技法可采用湿画湿(湿上加湿),或在各层之间等待干燥后再叠加。
目的与效果
情感冲击:厚涂传达出即时性与强烈感,强调画家与画布之间的物理互动。
突出笔触:可见的笔触引导观众关注创作过程本身,使技法成为作品意义的一部分。
表面趣味:增添触觉与视觉吸引力,使画面更具互动性。
写实或抽象:可用于营造真实纹理(如动物毛发),或通过表现性笔触强化抽象感。
历史与现代应用
1. 早期大师
- 早期厚涂技法可见于伦勃朗和提香等画家的作品中,他们谨慎使用此法以增强重点与真实感,例如衣物高光或眼神反光。
2.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
文森特·梵高以其大胆、旋涡状的厚涂笔触闻名,尤其在《星夜》中,此技法传达了情感与动感。
克劳德·莫奈也在其纹理丰富的风景画中运用厚涂,捕捉光线与氛围。
3. 表现主义与现代艺术家
表现主义画家如爱德华·蒙克,以及后来的杰克逊·波洛克和威廉·德·库宁,均使用厚涂传达原始情感与能量。
当代艺术家仍持续运用厚涂技法,探索纹理、深度与互动性。
优势与挑战
优势
创造动态、触感丰富的作品。
通过光影互动增强视觉吸引力。
为绘画增添物理与情感维度。
挑战
需要技巧控制颜料,以实现预期效果。
厚层颜料干燥缓慢,尤其油画。
因用颜料量大,成本可能较高。
著名厚涂作品
《星夜》(文森特·梵高)
《自画像》(伦勃朗)
《女人 III》(威廉·德·库宁)
厚涂技法不仅是绘画方法,更是一种个人表达方式,使艺术家能在画布上留下其动作与情感的物理痕迹。其赋予作品的活力与深度,确保了它在画家群体中的持续流行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