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d-tailed shrike

详情

模型描述

红尾伯劳(Lanius phoenicuroides

红尾伯劳,学名为 Lanius phoenicuroides,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鸣禽,属于伯劳科(Laniidae),也常被称为中亚伯劳。该物种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引人入胜的捕食习性而著称。

外形特征

红尾伯劳体长约17至19厘米,头部较大,喙强健且呈钩状,这是伯劳科鸟类的典型特征。背部为沙棕色,腹部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褐色。其最显著的特征,正如其名所示,是其红褐色的尾巴。一双醒目的黑色面罩从喙基延伸至眼睛,再覆盖耳羽区域。雌鸟的羽色通常较雄鸟暗淡,面罩不明显,有时体侧有模糊的条纹。

栖息地与分布

红尾伯劳在开阔、干旱至半干旱的生境中繁殖,这些区域散布有灌木和树木,包括草原、灌丛、开阔林地和农业区。其繁殖范围从中亚地区,涵盖南西伯利亚、哈萨克斯坦和伊朗,向东延伸至中国西北部。

迁徙

该鸟为长距离候鸟。繁殖季节在中亚地区度过,冬季则迁徙至东非和东北非以及阿拉伯半岛越冬。迁徙期间,它们可出现在多种开阔生境中,包括沿海地区和花园。春季返回繁殖地的迁徙时间为2月至5月,秋季前往越冬地的迁徙时间为8月至10月。

食性与觅食行为

红尾伯劳为肉食性鸟类,主要以大型昆虫为食,如甲虫、蝗虫和蟋蟀,同时也捕食蜘蛛、蝎子等小型无脊椎动物。值得注意的是,它还能捕食小型脊椎动物,包括蜥蜴、小型啮齿类动物,甚至其他小型鸟类。

与其他伯劳一样,红尾伯劳拥有独特且被广泛记录的捕猎行为。它常停栖于显眼的高处,如灌木顶端或电线之上,俯视地面搜寻猎物。一旦发现目标,便会俯冲捕捉。伯劳科鸟类有一个奇特而略显残酷的习性:将猎物刺穿在荆棘、尖锐的树枝或铁丝网上,形成“食物储藏库”,以便日后食用,同时也帮助它们分解体型较大的猎物,因为它们缺乏强健的爪子。

重要信息

  • 分类学:红尾伯劳过去曾被视为棕伯劳(Lanius isabellinus)的一个亚种,但目前已被广泛承认为独立物种。

  • 鸣叫:其叫声为一系列刺耳的责骂音;歌曲则较为轻柔、悦耳,常带有模仿其他鸟类鸣叫的成分。

  • 保护状况:国际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目前将红尾伯劳列为“无危”物种,因其分布范围广泛,种群数量相对稳定。

  • 行为:通常独居或成对活动,以大胆和具领域性著称,尤其是在繁殖季节。

此模型生成的图像

未找到图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