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M_Model_splicing_material_demonstration

详情

模型描述

通过感觉来理解未知的事物,这疑似有点太原始了,但是你有更好的方法吗。

一次完整的模型处理需要13个流程,这些流程分为3种,总之我会尽量完整的解释给你们

流程1拆解

模型 A :(被提取模型) 模型 B :Extract component B 模型 C : Extract component C

α= -1

流程2阶段提取

模型 A :流程1提取物 1 模型 B :(被提取模型) 模型 模型 C :流程1提取物 1

α= 2

进行这一步混合后会得到 流程1提取物2,之后你需要不断更换模型A和模型C 用于得到 流程1提取物4

我简单介绍一下获取的模型类型

流程1提取物 1:通过提取模型以及混合算法,去除了被提取模型的基础部分,而留下来的则是这个模型的画风。这部分我称作画风1.0

流程1提取物 2:基础1.0 、流程1提取物 3:画风2.0 、流程1提取物 4:基础2.0

流程3提纯 流程3需要结合之前的流程使用

模型 A :画风2.0 模型 B :画风2.0拆解 流程1提取物 3 模型 C :画风2.0

α = -1

现在这个模型就回到了未拆解的阶段,并成功的进行了活性化

基础2.0的混合路线也是如此

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加提取物信息的深度,不过需要进行一些调整

我承认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者,我所做的一切或许毫无意义,又或者我发现的都是错误的,总之,我现在已经感到了疲劳,显然我已经失去了热情。我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模型混合上,但始终没有得到突破式的发展,或许从最开始我的方向便是错误的。模型训练是AI的正确路线,模型混合不是。模型版本升级是正确路线,模型混合不是。所以你有什么想法吗。

此模型生成的图像

未找到图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