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lux 432441 (Multi Prompt Chooser, Flux Txt2Img or Img2Img, refiners, upscalers & detailer)
详情
下载文件
关于此版本
模型描述
V2.0 备注
本版本在前一版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扩展,新增了2个提示组、4个精炼组、2个超分辨率器以及一个SEGS细节增强器。
本工作流设计为完全模块化,支持自由组合。所有操作说明节点均已标注在工作流中。
概述——
本工作流以彩色区块分组。每个区块旁均有输入切换器和旁路开关,可快速启用/禁用组别或在不同组间切换。部分组别还包含额外功能(如种子控制等),这些功能以亮橙色标注,便于识别;说明框则使用亮粉色。
第一个主区块为绿色,包含正向提示组:一个标准手动提示框、一个结合了BilboXPromptGeek和Portrait Master节点的组合、一个Ollama生成组,以及一个带图像加载器的Florence2组——该组会根据输入图像的描述自动生成提示词。
接下来是三个模型加载器:Flux、Kwai-Kolors 和 Stable Diffusion。由于多个组别会共用它们,将它们独立设置可避免关闭某组时影响其他组的正常运行。
下一个区块为紫色,提供两个选项:Flux 文本转图像(Txt2Img)或图像转图像(Im2Img)。
随后是蓝色区块,包含一个轻量级超分辨率器和四个精炼器选项:Flux、Kolors、Stable Diffusion 和 Stable Cascade。
最后一个黑色区块提供四个可选的超分辨率器:AuraSR v2、UltimateSD(与Flux连接,运行时间比你习惯的更长)、SUPIR,以及一个模型超分辨率器和Kolors精炼器组合。
最后一组为SEGS细节增强器。我通常在生成过程中将其关闭,它连接了一个图像加载节点,你可以选择在生成时启用它,或单独加载一张图像。例如,我会关闭除Stable Diffusion模型加载器外的所有组,导入一张已完成的图像,再使用细节增强器进行优化。你也可以重复使用它来分别优化同一张图像的不同区域,如面部、眼睛、手部等。
目前我的个人偏好是:生成阶段使用Flux和第一个精炼器,然后使用模型超分辨率器,并以Kolors进行第二次精炼。
刚刚了解到ControlNet,如果该功能可用,我将尽快更新版本。
V1.0 备注
本工作流专为Dev模式设计(我更偏好Dev而非Schnell)。若你使用Schnell,请将采样步数降至4。
若尚未配置Flux,请参照以下链接并确保你的ComfyUI为最新版本:https://comfyanonymous.github.io/ComfyUI_examples/flux/
各区块以颜色区分。第一个绿色区块用于提示设置,提供两种选项:标准手动正向提示,或BilboX PromptGeek与Portrait Master组合。右侧有一个绿色切换开关,设为1表示使用手动提示,设为2表示使用BilboX/Portrait Master。
紫色区块为Flux生成模块。我在Load Diffusion Model节点中将权重类型设为fp8_e4m3fn,并在DualClipLoader节点中将clip_name1设为t5xxl_fp8_e4m3fn,以确保在大多数系统上可运行。我使用的是3090显卡和64GB系统内存,因此在我的设置中将clip_name1设为txxl_fp16。建议保留默认权重类型,因为若设为默认值,我的生成时间会显著变长。
接着是两个醒目的橙色节点(便于识别):输入切换器和快速组旁路器,用于选择超分辨率方法——AuraSR(我使用v2版)或UltimateSD。将切换器设为1并关闭UltimateSD组以使用AuraSR;反之则使用UltimateSD。我选择AuraSR,因其仅需约30秒,而UltimateSD需约30分钟,但画质并无明显差异。我保留UltimateSD供喜欢调试的用户使用,但默认关闭。
使用AuraSR前,需在ComfyUI目录下的models文件夹中新建名为Aura-SR的文件夹,并从以下地址下载models.safetensors和config.json文件,放入该文件夹:https://huggingface.co/fal/AuraSR-v2/tree/main。我初次尝试时发现,缺少config文件将导致无法运行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