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26 Heavy Tank"Pershing"

详情

下载文件

模型描述

M26潘兴是一款在二战末期出现的装备90毫米炮的美国45吨级重型坦克。

在45吨重量级别中,苏联的IS-2重型坦克和德国的豹式中型坦克与其重量相当。

M26的火力和装甲相比M4谢尔曼均有显著提升,能够轻松击败虎式I和豹式坦克,

但其发动机几乎与M4谢尔曼相同,无法承受比M4增加的15吨重量,

因此机动性大幅下降。

(当然,美军的坦克出现“机动性下降”是可以理解的,德国那边可不会这样)。

二战结束后,M26于1950年朝鲜战争中投入实战,虽然在火力上压倒了朝鲜和中国军队的T-34/85,

但面对朝鲜多山和泥泞的地形,它表现吃力,最终被配备更强大发动机的M46巴顿坦克取代,失去主力坦克地位。

关于M26的研发与部署,其过程简直像一部值得拍摄的电影,引人深思。

新型坦克的研发早在1942年便已启动,经过多次原型试验,

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,已具备投入实战的条件,

但此时陆军地面部队(AGF)横插一脚。

AGF过于重视从美国本土运输的效率,声称:

“德国重型坦克可被M4新型76毫米炮击毁”,因而强行叫停了新型坦克的研发。

尽管苏联已通报“出现新型强力豹式坦克”,这些情报却被轻视甚至漠视。

或许是因在北非战场上M4表现良好而松懈,又或许是因实战经验不足而缺乏直觉。

而这一切的代价,最终由盟军坦克乘员们的鲜血、血肉与生命来承担。

仅仅一发德国重型坦克的炮弹,就能瞬间引爆数辆盟军坦克,夺走众多生命。

这成为诺曼底登陆之后,盟军坦克兵们的日常。

“因武器性能差距,本国青年惨死战场”

这种现实,当时的媒体绝不会沉默。对陆军高层的猛烈抨击接踵而至,

陆军内部的激烈抗议,加上阿登战役中虎式与豹式坦克造成的巨大威胁,终于成为决定性因素,

陆军高层终于动了起来,决定解除新型坦克的研发冻结并正式列装。

但此时已是1945年1月,德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已告失败。

M26曾在科隆大教堂下方与豹式坦克交战,也因在著名电影《雷马根大桥》中出现而广为人知。

此模型生成的图像

未找到图像。